发布日期:2024-11-21
浏览次数:13
“校庆之际,学校以蟹为媒,促进校园与社区的联动,实现文化与科技的交融,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家的味道’”。11月19日,学校举行“家的味道”海创市集暨上海市农业科技科普宣传“蟹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启动仪式,同时集科创展示、市集、户外露营、美食、演出等为一体,拉满校庆氛围感。
再续精彩,让蟹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秋风起,蟹脚痒,立冬已过,凉爽的秋风比往年来得更晚些,当下已经进入品蟹最佳之时。“上周(11月12日),上海海洋大学第十八届蟹文化节暨2024年“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在上海王宝和大酒店举行。”上海市河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成辉介绍,“今天,我们联合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共同举办上海市农业科技科普宣传‘蟹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启动仪式,就是延续精彩,让蟹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人了解大闸蟹的生态价值、经济贡献与文化传承,在品味美食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今天,我来学习如何挑选大闸蟹。”围在海创市集蟹文化宣传展台的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胡天佑学到了挑选螃蟹的小妙招,“首先,我们要学会算时间,‘九雌十雄’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农历九月吃雌蟹,农历十月吃雄蟹。其次,要看一看螃蟹的背部,如果呈现青绿色,说明螃蟹已经完成了最后一次脱壳,蟹膏即性腺已经发育成熟。最后,还要翻一翻螃蟹,把螃蟹背部朝下,看它们是否能迅速翻转回来,活力充沛的螃蟹更值得选择。我马上把这些小攻略分享给了家里长辈。”
现场吃大闸蟹、蟹黄包,感受“家的味道”
上海人俗称的大闸蟹,其学名为中华绒螯蟹。“江海21”是中华绒螯蟹的新品种,由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成辉团队历时10余年选育,2016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全国推广。“江海21”是螃蟹界的“大长腿”,其第二步足长节末端达到或超过第一侧齿尖端。“江海21”也是螃蟹中的“高富帅”,个个身强体壮,壳青,肚白。它生长快,规格大,产量高,具有成活率高、遗传稳定等优良特征。
“大闸蟹出炉,团圆饭开饭啦!”在“家的味道——海大团圆饭”环节中,学校现场送出了“江海21”大闸蟹和蟹黄包,供在校师生、校友和社区居民免费品尝。
“左手持蟹螯,右手执酒杯。”在古人眼中,螃蟹壳圆、蟹黄饱满,象征着圆满与丰收的祝福。我们在校庆之际为大家送上学校自己的大闸蟹,非常应景。”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倪卫杰说。
体验“家”的味道、“家”的温暖,各民族大团结集体舞体验活动将整个夜晚的气氛推向了顶峰,同学们手牵手、肩并肩,随着音乐的节奏起舞,也吸引校内留学生一同参与。上海海洋大学2023届校友叶宇琦说,“是母校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这不仅仅是一顿团圆饭,更是一次味觉和心理上的寻根之旅!上海海洋大学是我们温馨的家,也是充满爱与关怀的港湾。”
海创市集感受科技与文化的交融
“校庆之际,把校友们请回学校,品尝团圆饭、回忆母校情的同时,我们也想为校友们展现青年学子们的风采。”上海海洋大学团委书记陆烨介绍,在当日活动的海创市集里,学校面向校院团学组织、社团、院系、全体师生征集优选,只为尽显海大学子的非凡创意和青春活力。同学们开展的各类项目路演让创新思维的火花激烈碰撞。从翱翔天际的航模展示到墨香四溢的书画创作,从柔韧优雅的瑜伽表演到风驰电掣的轮滑竞技,充分展现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
吹着海风、吃着烤串、听着音乐、逛着市集,大学生的活动也吸引了不少临港居民前来打卡。“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不仅好玩,还能学到不少知识。带着孩子来到大学校园,我们感觉自己也找到了青春回忆。”参与活动的社区居民史亚晨说。
(供稿:学生工作部(处)、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