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前身是创建于1912年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首任校长张镠,系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字公镠。张镠生于1882年,幼时随父就读浙江金华、义乌等地书院,1906年赴日本东京水产讲习所(今东京海洋大学)制造科学习,于1910年毕业后回国。
1912年5月,张镠受命创办水产学校。其时,状元、翰林院修撰张謇早在1904年即向清廷提议创办水产学校。李士豪、屈若搴编著,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中国渔业史》第125页记载:“光绪三十年,张季直既条陈设立江浙渔业公司,复条陈商部复咨南洋大臣,就吴淞江浙渔业公司隙地与空闲官房,拨作学校校舍,设立水产学校及商船学校各一所”。时已经两江总督批准,将吴淞炮台湾公地拨作校址,但因故未能实施。
直至民国元年,经张謇、黄炎培襄助,张镠在一无校舍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商借上海西门林荫路江苏省教育会办公楼三楼为教室,于1912年12月15日先行招生,招收首批预科生68名,于1913年1月15日正式开学,设渔捞、制造二科。学生均住读,另租松盛里和大庆里民房供学生起居。
张镠校长为创办学校不遗余力。筹建之初,张镠踏勘省教育会所拨炮台湾北近宝杨路校址,发现不宜建水产学校。恰复旦公学因故迁海格路(现复旦中学),张镠即向江苏民政长请求,于1913年1月获拨常熟路复旦公学校址建校。常熟路因改称水产路,至今仍在,默默地反映着当年的艰辛。1913年3月,第一期校舍开建,12月竣工。1914年1月,学校迁往吴淞炮台湾新校舍。张镠从日本购回机械、标本、图书、模型等充实办学物资。当年秋,学校计有校舍,普通教室6大间,理化教室1间,博物教室1间,化学分析室2间,博物标本室、理化仪器室、航海气象仪器室各1间,学生宿舍楼房21幢,膳厅、厨房、教员宿舍亦均完备。1916年8月建成“淞航号”渔捞实习船。1920年4月建成“海丰号”石油发动机渔船。1921年开办全国第一个养殖科。1924年增设航海专科、1925年增设远洋渔业专科,开始高等专科教育。由于张镠校长等先贤的努力,学校成为20世纪20年代国内设备最完善的水产学校。
张镠校长非常重视学生品行。1914年2月8日,他宣布对学生之希望“五事”,即:(1)勤勉;(2)造成诚朴之校风;(3)戒浮嚣;(4)勿空谈国事;(5)当自食其力。这“五事”对当下青年,仍具有启示意义。1914年9月1日,学校将“五事”提炼为“勤朴忠实”四字,并定为校训。在1915年出版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第一刊》中,张镠指出:“谋展何种之事业,则当营何种之学校。事业因,学校果也。”“勤朴忠实”,正反映了他的水产教育思想。
张镠十分注重人才培养。自1917年1月起,他先后选拔张希达、姚咏平、陈钦和、陈祝年、张毓騄、陈谋琅、冯立民、侯朝海等数十人赴日本留学,为我国水产事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此外,他还积极服务水产事业发展。1920年4月,他受委派历时10天考察江苏省连云港,提出将连云港辟为商港兼渔港的建议及筑港计划书,得到当局的采纳。
张镠为水产教育事业呕心沥血,1922年积劳成疾,于1923年辞职。1925年,张镠不幸英年早逝,享年仅44岁。尽管斯人已去,但他所奠定的事业却依旧延续。1952年,由他创办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发展成为我国第一所本科高等水产学府——上海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2008年,学校特地将明湖中的小岛命名为“公镠岛”,以资缅怀与纪念。
2012年,学校即将迎来百年校庆。饮水思源,睹物思人,有3位主要创办人值得我们永远记忆:这就是首任校长张镠,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张謇,以及著名教育家黄炎培。
(发表于2011年3月1日校报)
(撰稿: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