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头版《在现场》:专家常驻岛 妙手育大螯

发布日期:2011-09-06

浏览次数:2925

上海海洋大学专家为崇明养蟹户传经送宝
 
      (记者 彭德倩)初秋细雨中,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成永旭顾不得打伞,在学校驻崇明水产养殖基地的一溜儿育蟹池边张望,不时跟身边的研究生商量,“下雨可以推迟喂料”,“一定要根据溶氧情况及时增氧”……
       成永旭裤子上泥浆点点,一双塑料拖鞋黑灰难辨,看上去可不太像个教授。“每天下塘看螃蟹,这样穿习惯了。”他笑道。
       河蟹是崇明的重要水产养殖品种。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带着学生常驻海岛,为养殖户们做科技示范。

成永旭(中)在蟹塘与崇明蟹农交流。 彭德倩 摄

说出一句话 需要一两年
       说话间,一位晒得黝黑的女学生帮着成永旭捞出十多只扣蟹 (河蟹苗经数次脱壳后状如纽扣),筛网一翻一扣,红色大塑料盆里20多只小蟹爬得沙沙响,“这批长势不错,再脱一壳,体重还能再翻一倍。”这名来自河北的研究生叫李萌,几个月前刚来上海报到,至今连南京路步行街都没逛过,就跟着老师和几位师兄在海岛基地上进行各种养蟹试验。陪伴他们的除了几十亩实验用蟹塘,只有一条大黄狗“黑妹”。姑娘除了每天做三顿饭,还要起早摸黑喂料、检测水质,观察蟹生长。
       “养殖户最重四个字——眼见为实。如果在他们身边,用一样的水土、在一样的天气中能养出更好的螃蟹,他们才会心服口服,采用新技术的干劲才会更足!”老成一边说,一边用三根手指扣着小螃蟹上下翻动观察,“我们指导农户养蟹时每说一句关键的话,之前往往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做研究,以获取可靠的数据。”
       简陋的实验室里,一溜两排60只蓝色塑料箱,每只里面住着雌雄一对小螃蟹。研究生何杰解释:“这些扣蟹来源地相同,把它们隔离起来用不同的饲料喂养,可以精确记录它们的活性情况、每一次脱壳后的增重率。”
       基地所在的瀛东村,已经与上海海洋大学达成意向,希望获得更多养蟹指导。
 
养殖户自组“粉丝团”
       上午10:30,雨势渐收,闷热四起。完成基地晨检后,成永旭带着记者驱车直奔陈家镇前哨农场立新村。这是整个崇明县河蟹种苗养殖的核心区和集散地,养殖面积超过6000亩,扣蟹产量近600吨。之前,海洋大学的王春老师在这里定点驻扎,与当地农业推广站合作,随时为养殖户提供帮助。这几天,王春有事赶回老家,老成成了“候补指导”。
       车刚进村口,老远就有两个黑脸汉子笑着挥手。高高壮壮的叫胡高学,年轻些的叫方永宏,都有百把亩蟹塘,是村里的养殖领头人。
       “我养的扣蟹现在生长很不整齐,您快点帮我想想办法。”“之前到湖北、辽宁去卖扣蟹,很多养大蟹的农户都在问我,到底是长江的蟹仔好还是辽河的蟹仔好,您给讲讲吧。”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老成却不紧不慢,一个一个回答,熟门熟路地往塘边走去。新雨未干的乡间小道上,高高低低走着三双“泥腿子”。
       夏季高温,既是螃蟹的生长季节,也是最容易生病的时节。去年中秋前后,塘里的螃蟹大白天突然一只只爬上岸一动不动,海洋大学的专家们赶来会诊后,确定为纤毛虫病,立刻开方下药。
       一个礼拜时间,整塘整塘的螃蟹转危为安。自此,养殖户们组成了“专家粉丝团”,陆宏达、邹曙明、杨志刚、胡忠军、李文娟、王春、吴昊几位老师,都成了最受欢迎的人。方永宏说得很动情:“一家人一年忙到头,一塘蟹是全部的指望,老师们帮我们大忙了。”
       如今,老师们带出的研究生也担起了重任。以往,养殖户去江苏如东、射阳买蟹苗,只凭经验行事。去年起,研究生何杰跟着一道去,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全都派上了大用场。
 
“农家也是我们的老师”
       “养殖户欢迎我们是不假,但他们何尝又不是我们的老师?”站在高家塘边,成永旭感慨:农家吃住都在塘边,对螃蟹的观测更加细致入微,有啥异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这些实践经验对我们的专业研究和学科发展,都非常宝贵。“比如,有的养殖户只要看一眼螃蟹肚脐的大小、形状,就能把它还能脱几次壳、长多重说得八九不离十。”海洋大学研究人员在这一传统方法基础上进行量化分析,做出了肚脐尺寸与螃蟹生长情况的对应关系表,在推广应用中价值很大。
       如今,老成和他的同事、学生,目光更远,正在探索全新的螃蟹生态养殖体系。基地试验塘中,螃蟹和草食性鱼类——细鳞斜颌鲴混养,后者可以吃掉塘内多余的藻类,能给蟹提供更清洁的环境,又不需额外饲料,每亩还能卖五六百元钱。村头示范塘里,成永旭等人尝试着将甲鱼投入蟹塘一起养,后者虽然会吃掉身体较弱的小螃蟹,却也可获得“鲶鱼效应”——只要控制好螃蟹和甲鱼的数量比例,就能逼着其它螃蟹多多运动,身体更健康、肉质更鲜美。教授跟着养殖户们一道,边观察边交流,还时不时下塘捞上一网看个究竟。
       暮色渐深,回到基地时,李萌已经在电磁炉上架锅做饭。在炒菜的香味中,她的师兄张金彪在灯下整理着养殖户反馈的问卷调查,博士生刘智俊则打开手提电脑,给导师成永旭汇报起自己的论文思路……
 
       (来源:解放日报  2011年9月6日)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