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07-09-12
浏览次数:5041
教育部、人事部9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集中表彰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可喜的是,我校生命学院王武教授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出席了9月7日晚在上海大剧院举行的“老师,你我共同的名字”——2007年上海市庆祝教师节主题活动,受到了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王武老师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教授,在过去44年平凡而辉煌的教师生涯中,他一直活跃在教学、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的第一线,带领广大教师和学生深入渔村,服务渔民,解决渔业生产中的重大问题,为我国水产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水产科技队伍的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上,王武老师因材施教,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手段先进,有针对性地突出课程重点和难点。他的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每节课都有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段段生产上的经验或教训,令人难忘。同学们都说:“王老师上课,真是全身心投入,精神高度兴奋,声音宏亮,语调抑扬顿挫,语言生动、风趣。”王老师一直关心教学改革,他主持的“水产养殖专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他主编的上海市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的《鱼类增养殖学》2004年获得上海市优秀教材三等奖;2006年,由他主持的《鱼类增养殖学》课程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
王武老师的渊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源自他从青年时代就扎根基层,在生产实践中、在渔民群众中汲取营养。他曾在无锡郊区河埒乡蹲点11年,建立起我国第一个池塘养鱼技术体系——太湖流域池塘养鱼高产技术体系;他在上海崇明陈家镇、新河垦区盐碱地池塘蹲点8年,始终致力于改善盐碱地水质,调整养殖模式,建立了一套适合崇明养殖特点的大面积高产技术,仅三年就让崇明走上了科学养鱼的轨道。
上世纪90年代起,他主要从事特种水产的生物学与养殖技术研究。先后完成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蟹苗的开发利用、河蟹育苗温室的环境调控技术、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提纯复壮研究”、“江黄颡鱼的生物学与养殖技术研究、产业化开发”等9个项目,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星火计划二等奖、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农业科教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为解决人民的“吃鱼难”和建立养殖水质控制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做出了贡献。
(人事处)